※中草药名※马兰
※别名※紫菊、马兰菊、路边菊。
※英文名※马兰
※药用部位※菊科植物马兰Kalimeris indica (L.) Sch.-Bip.[Asterindicus L.]的干燥全草或根。
※植物形态※多年生草本,高30~70厘米。根茎有匍枝。茎直立、上部有短毛,上部或从下部起有分枝。叶互生;基部渐狭成具翅的长柄;叶片倒披针形或倒卵状长圆形,长3~6厘米,宽0.8~2厘米,先端钝或尖,边缘从中部以上具有小尖头的钝或尖齿,或有羽状裂片,两面或上面具疏微毛或近无毛,薄质;上面叶小,无柄,全缘。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并排列成疏伞房状;总苞半球形;总苞片2~3层,覆瓦状排列,外层倒披针形,内层倒披针状长圆形,先端钝或稍尖,上部革质,有疏短毛,边缘膜质,具缘毛;舌状花1层,15~20个,管部长1.5~1.7毫米;舌片
※产地分部※生于路边、田野、山坡上。分布于全国各地。
※釆收加工※夏,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※药材性状※本品呈细长圆柱形,新的根状茎,多枝、疏生自上年的老根茎上,常弯曲交错,粗1~2毫米。淡黄褐色至土黄色,具横皱缩及细纵皱纹,节不呈明显环状,但从芽或芽痕的存在可见到;根纤细,疏而散生于节的周围,长可达5厘米以上,直径在1毫米以下。质韧,不易折断(但当年生根茎韧易折断),断面略呈纤维状,髓部白色气微,味微涩。
※性味归经※性凉,味辛。归肺经、肝经、胃经、大肠经。
※功效作用※凉血止血,清热利湿,解毒消肿。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凉血止血药。
※临床应用※内服:煎汤,用量10~30克,鲜品30~60克;或捣汁。外用;适量,捣敷;或煎水熏洗。主治吐血,衄血,血痢,崩漏,创伤出血,黄疸,水肿,淋浊,感冒,咳嗽,咽痛喉痹,痔疮,痈肿,丹毒,小儿疳积。
※药理研究※具有镇咳作用,并有抗惊厥及加强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。对小鼠有弱的镇痛作用。
※化学成分※本品主要含大黄素、大黄酚、香草醛、β-谷固醇、豆固醇、亚油酸、木栓酮、木栓醇、月桂酸以及多种挥发性成分如石竹烯、γ-榄香烯、十五烷等。
※使用禁忌※孕妇慎用。
※配伍药方※①治大便下血:马兰、荔枝草各30克。煎服。(《安徽中草药》) ②治紫癫症:马兰、地锦草各15克。煎服。(《安徽中草药》) ③治咽喉肿痛:马兰根、水芹菜根各30克,加白糖少许,捣烂取汁服,连服3~4次。(《浙江药用植物志》) ④治口腔炎:海金沙全草、马兰各30克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处方》) ⑤治急性结合膜炎:马兰鲜嫩叶60克。捣烂,拌茶油少许同服。(《常用青草药选编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