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尔康名医

会员登录|注册

中 医 园 地

中医药草

8651 2 3 4 5 6 7 8 9 10 ... 44

※中草药名※黄藤

※别名※土黄连、山大王、假黄连、大黄藤、藤黄连、伸筋藤。

※英文名※黄藤

※药用部位※来源于防己科植物黄藤Fibraurea recisa Pierre.的藤茎。

※植物形态※多年生攀援状高大藤本。高达10米以上。根圆柱状,外皮灰黄褐色,木质部黄色。茎干粗壮,老茎淡灰褐色,有不规则纵条纹和横向裂纹,小枝灰绿色,有细纵条纹。单叶互生,革质;叶片卵圆形、椭圆形、狭卵形或卵状椭圆形,先端钝或稍渐尖,基部圆形或近截形,全缘,上面绿色,有光泽,下面淡绿色,无毛,主脉3,弧形。总状花序集成圆锥花序,着生于老茎上,下垂;花单性,雌雄异株,密集,具柄,外有小形苞片3,花被片6,绿白色或黄绿色,广卵形或近圆形,边缘向内卷曲;雄花有雄蕊3,花丝短棒状,花药椭圆形,短粗,纵裂;雌花具退化雄蕊;子房卵

※产地分部※生于密林中,攀援于阔叶树上。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
※釆收加工※春秋两季采收,切段,晒干。

※药材性状※长圆柱形,稍扭曲,直径0.6~3厘米。表面灰褐色至黄棕色,粗糙,有纵沟及横裂纹,老茎外皮较易剥落。质硬,不易折断,折断时可见大量粉尘飞扬,断面不整齐,黄色,具纤维性,有棕黄色与黄棕色相间排列的放射状纹理,导管呈细孔状,木质部有时具裂隙,中心为枯黄棕色或空腔。气微,味苦。

※性味归经※性寒,味苦。归心经、肝经。

※功效作用※清热解毒、泻火通便。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。

※临床应用※用量30~60克,煎服;外用适量,磨汁或研末调敷。用治热毒内盛、便秘、泻痢、咽喉肿痛、目赤红肿、痈肿疮毒。

※药理研究※体外抑菌试验表明,黄藤生物碱对柯氏表皮癣等真菌有抑制作用。黄藤素能提高细胞免疫、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。

※化学成分※含掌叶防己碱、药根碱、非洲防己碱、黄藤素甲、黄藤素乙、黄藤内酯、甾醇等。

※使用禁忌※脾胃虚寒者慎服。

※配伍药方※①预防流脑:藤黄连茎500克,加水2.5公斤,煮沸30分钟,每次10~30毫升,每日服2次。(《广西本草选编》)   ②治天疱疮:黄藤15克,山东管15克。共研末,以茶油调涂患处。(《陆川本草》)   ③治骨折:用(黄藤)根、茎适量研粉,配成20%凡士林软膏,均匀涂于纱布上,将骨折复位后敷于患处,夹板固定,5~7天换药1次。(《广西本草选编》)   ④治传染性肝炎:黄藤30~60克,酸咪咪(大叶酸浆草)15克。煮猪骨或鸡肉服,也可蒸甜酒服。(《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