※中草药名※�B木
※别名※鸟不宿、刺老包、�B木白皮、鹊不宿、鹊水踏、刺龙苞、黑龙皮、雀不站、百鸟不栖、千枚针。
※英文名※�B木
※药用部位※五加科植物�B木Aralia chinensis Linn.的根、根皮及树皮。
※植物形态※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高3~8米。茎枝疏生皮刺,幼枝被黄棕色茸毛;叶为2回或3回单数羽状复叶,有小叶5~11,基部另有小叶1对,小叶卵形、宽卵形或长卵形。边缘有细锯齿,上面疏生粗伏毛,下面有黄色或灰色短柔毛,沿脉尤密;伞形花序集成顶生大圆锥花序,被黄棕色或灰棕色短柔毛;果圆球形,有5棱,熟时黑色。
※产地分部※多野生于较阴的低山坡、林下、山谷沟边、林缘、郊野路边或旷地灌丛中。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河以南至长江流域各地。
※釆收加工※栽种2~3年的植株,秋冬即可挖根,树皮亦可同时采集。野生的�B木,全年可采。将挖取的根部洗净,剥取根皮及树皮,切段晒干。
※药材性状※�B木根皮筒状或片状。栓皮薄,灰褐色粗糙呈多片状翘裂,有时有横向皮孔,栓皮易剥脱,剥脱后皮呈淡黄白色,内面白色,光滑。质脆易折断,断面不平坦。气微,味苦。树皮剥落状,粗糙不平,有纵皱纹及横纹,并散生坚硬的刺。外面灰白色至灰褐色,内面黄白色而光滑。断面呈纤维性。气微香,嚼之带黏液性。
※性味归经※味甘、微苦,性平。归脾经、肝经、肾经。
※功效作用※祛风湿、利小便、散瘀血、消肿毒。属祛风湿药下属中的祛风湿强筋骨药。
※临床应用※用量15~30克,煎服或浸酒服;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患处。用治风湿痹痛、腰肌劳损、腹水、胃病、骨髓炎、急性或慢性肝炎等。
※药理研究※体外抑菌试验表明,�B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度敏感,对醋酸及角叉菜所致的实验性关节炎有明显的抗炎的功效与作用。
※化学成分※�B木含三萜类皂苷,有�B木皂苷A、�B木皂苷B等;另含原儿茶酸、鞣质、胆碱及挥发油等。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,有类似人参样作用,国外早已作为人参的代用品,并制成各种保健品问世。
※使用禁忌※孕妇慎用。
※配伍药方※1.治大漆皮炎:偬木茎切碎,取250~500克,加水3000~4000毫升,煮沸30分钟去渣,趁热倒入脸盆,先熏患处,待水温和后,再洗患处。每日1~2次。[《中医杂志》1988,(4):55] 2.治疟疾:惚木、常山、地骨皮各15克,白老酒适量。先取鲜常山头用火烤出涎后,合入他药用。炖老酒服。(《闽东本草》) 3.治风湿关节痛:�B木皮(刮去表面粗皮)30克。用猪瘦肉120克煎汤,以汤煎药服。(《战备草药手册》) 4.治急性胆道感染:�B木、白英各30克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药物志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