※中草药名※��木叶
※别名※��花叶。
※英文名※��木叶
※药用部位※来源于金缕梅科植物��木Loropetalum chinense (R.Br.) Oliv.的叶。
※植物形态※常绿、多分枝灌木,高1~5米,小枝被星状毛。叶互生,卵形或椭圆形,长2~5厘米,顶端锐尖,基部钝,全缘;侧脉每边5条,明显;叶柄长达5毫米,被星状毛;托叶三角状披针形。花春季开放,3~8朵簇生于枝顶,具短梗;萼杯状,4裂,裂齿卵形;花瓣4,白色或黄白色,带状,长1~2厘米;发育雄蕊4,花丝极短,花药4室,瓣裂,药隔伸出呈刺状,退化雄蕊与发育雄蕊互生;子房半下位或下位,2室,花柱2;胚珠每室1。蒴果木质,卵球形,长7~8毫米,被棕色星状茸毛,上半部2裂,下半部被宿存萼筒包裹;种子卵形,黑色。花期5月,果期1
※产地分部※生于向阳山坡。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至南岭山地。
※釆收加工※夏、秋季枝叶茂盛时采收,晒干。
※药材性状※多少皱卷,展开后完整叶片椭圆形或卵形,长1.5~3厘米或过之,宽1~2.5厘米,顶端锐尖,基部钝,稍偏斜,通常全缘,上面灰绿色或浅棕褐色,下面色较浅,两面被星状毛;叶柄被棕色星状茸毛。气微,味涩、微苦。以色绿者为佳。
※性味归经※性凉,味苦、涩。归肝经、胃经、大肠经。
※功效作用※清热解毒、收敛、止血。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收敛止血药。
※临床应用※用量15~30克;外用鲜品适量,捣烂敷患处。用治烧伤或烫伤、外伤出血、吐血、崩漏、腹泻。
※药理研究※有抗菌和宫缩作用,对心血管有影响。本品的鞣酸及其衍生物对蛋白质或血清有凝集沉淀作用,能收缩毛细血管及促进血液凝固。
※化学成分※叶含鞣质、没食子酸及黄酮类成分;又据报道,从叶的黄酮类成分中分离出槲皮素。此外,叶尚含还原糖、苷类和酚性物质。
※使用禁忌※尚不明确,谨慎用药。
※配伍药方※①治暑泻,痢疾:��木茎叶21克。水煎服。红痢加白糖,白痢加红糖15克,调服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 ②治闪筋:鲜��花叶一握,加烧酒捣烂,绞汁1杯。每日服1~2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 ③治外伤出血:鲜��花叶一握,捣烂外敷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 ④治紫斑病:��木鲜叶30克。捣烂,酌加开水擂取汁服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 ⑤治消化道出血:��木叶、藕节、侧柏叶、花蕊,、血余炭各等量。研为细末。每服6克,每日3次,冷开水吞服。(《湖北中草药志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