※中草药名※蛇莓
※别名※野杨梅、地莓、小草莓、蛇含草、龙吐珠、九龙草。
※英文名※蛇莓
※药用部位※蔷薇科植物蛇莓Duchesnea indica (Andr.) Focke的全草。
※植物形态※多年生草本,多少被毛。根茎粗壮。有多数长而纤细的匍匐枝。掌状复叶具长柄,疏离,托叶叶状,与叶柄分离,小叶通常3枚,罕有5枚,膜质,无柄或具短柄,倒卵形,两侧小叶较小而基部偏斜,边缘有钝齿或锯齿,基部楔尖而全缘,上面近秃净,下面被疏长毛。花单生于叶腋,花梗通常长于叶柄,柔弱,被疏长毛,萼片卵形或披针形,与小苞片同被疏长毛,小苞片阔,通常长于萼片,三角状倒卵圆形,3~5裂,很少全缘,花瓣黄色,倒卵形。花托球形或长椭圆形,鲜红色,覆以无数红色的小瘦果,并为宿萼所围绕。
※产地分部※生于山坡、道旁及杂草间。分布于辽宁、河北、河南、福建、广东等地。
※釆收加工※夏、秋季采收全草,去除杂质,晒干。
※药材性状※干燥全草多皱缩卷曲,全体被白色绢状毛。匍匐茎细长,黄褐色。气微,味苦。以干燥,色灰绿、叶多、无杂质者为佳。
※性味归经※性寒,味甘、苦。归肝经、肺经、大肠经。
※功效作用※清热、凉血、消肿、解毒。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。
※临床应用※用量9~15克,内服煎汤,治疗热病、惊痫、咳嗽、吐血、咽喉肿痛、痢疾、痈肿、疔疮、蛇虫咬伤、汤火伤。外用:捣敷或研末撒。治疗咽喉肿痛:鲜蛇莓草炖汤内服及漱口。
※药理研究※具有抗癌作用,并能增强免疫力,尚具有抗菌作用;对心血管系统具有短暂的降压作用,并跟剂量有关;对平滑肌具有一定的影响,有部分雄激素样和组胺样作用。
※化学成分※种子油中的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,非皂化物质有烃、醇和甾醇,另含甲氧基去氢胆固醇、低聚缩合鞣质、并没食子鞣质、没食子酸等成分。
※使用禁忌※有毒。孕妇及儿童慎服。
※配伍药方※①治感冒发热咳嗽:蛇莓鲜品30~60克。水煎服。(《山西中草药》) ②治痢疾,肠炎:蛇莓全草15~30克。水煎服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 ③治黄疸:蛇莓全草15~30克。水煎服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 ④治火眼肿痛或起云翳:鲜蛇莓适量,捣烂如泥,稍加鸡蛋清搅匀,敷眼皮上。(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) ⑤治咽喉痛:蛇莓适量,研细面,每服6克,开水冲服。(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) ⑥治对口疮:鲜蛇莓、马樱丹叶各等量,饭粒少许,同捣烂敷患处。(《福建药物志》) ⑦治腮腺炎: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