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尔康名医

会员登录|注册

中 医 园 地

中医药草方剂

5361 ...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

※方剂名※温胆汤

※方剂出处※温胆汤,出自宋·《三因极一病症方论》。原方出自北周·姚僧恒《集验方》(已佚),由唐·《外台秘要》收录(亦名“姚氏温胆汤”“《集验》温胆汤”),其方无茯苓、大枣,重用生姜四两,合半夏、陈皮、炙甘草各二两共十两性温之品,胜于竹茹二两、枳实二两共四两性凉之品,以制胆寒,而名以“温胆”。宋·《三因极一病症方论》卷八、卷九、卷十各收录“温胆汤”1首,其中卷九“温胆汤”以《集验》温胆汤减生姜为五片,加茯苓一两半、大枣一枚,减其温性、增其凉性,以欲利胆清胆,并尊胆腑清净以温和为要之意,承袭“温胆”之名。后世医家多从《三

※组成※半夏(汤洗七次)、竹茹、麸炒枳实各二两(各6克),陈皮三两(9克),茯苓一两半(4.5克),炙甘草一两(3克),生姜五片,大枣一枚。

※用法※水煎服。

※功效※理气化痰,和胃利胆。

※主治※主治胆郁痰扰证,胆怯易惊,头眩心悸,心烦不眠,夜多异梦;或呕恶呃逆,眩晕,癫痫,苔白腻,脉弦滑。

※临床医案※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卒中后顽固性呃逆、更年期综合征、高尿酸血症、慢性胆囊炎、失眠、肿瘤化疗致呕吐、精神分裂症等病症。

※方解※温胆汤系中医经典化痰名方,主治胆胃不和、痰热内扰之证。方以半夏燥湿化痰,降逆和胃;竹茹清热化痰,除烦止呕,胆气清肃,烦呕得止;枳实破气消痰,与半夏相配,气顺痰消,气滞得畅,胆胃得和;陈皮燥湿化痰,助半夏祛痰,健脾加强枳实行气之力;茯芩健脾渗湿,以绝生痰之源,且有宁心安神之功;甘草益脾和中,协调诸药;生姜祛痰止呕,又可解半夏之毒;大枣与甘草、茯苓为伍健脾祛湿,又与生姜相配,调和脾胃,使中州得运。诸药相合,化痰而不燥,清热而不过寒,使痰热得化,胆热得清,共奏理气化痰之功。

※现代研究※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心律失常、胸痹、脂肪肝、胃溃疡、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、慢性咽炎、代谢综合征等证属胆郁痰扰的病症。实验研究表明,温胆汤具有降低皮层多巴胺的含量、升高皮层及海马组织4-轻基苯乙酸的含量、降低炎性细胞因子血清干扰素的浓度、疫抑制细胞因子IL-10的浓度、调节免疫应答、抑制炎症的进展等作用。

※方歌※温胆汤中苓半草,枳竹陈皮加姜枣,虚烦不眠证多端,此系胆虚痰热扰